作者: 蘇成華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4-09-30 09:36
春華秋實,歲物豐成。金秋時節,巨野大地處處生機勃勃,一派繁榮景象:廠礦車間生產有序;產業高地逆勢隆起;現代化城市“麟城樣本”繪就;和美鄉村富足平安;一個個大項目落地建設,規上企業運行健康有序,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勢頭強勁。今年上半年,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8.91億元,增長7.3%;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.27億元,增長5.8%;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.4%。以上指標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,呈現穩中有進、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。
近年來,巨野縣新一屆縣委、縣政府確定了“一年打基礎、兩年促提升、三年爭先創優、五年跨越發展”的工作基調,制定了“一二三七”工作思路:一是以黨的建設為引領;二是“產業轉型、爭創一流”兩個目標;三是“實施雙招雙引、改進工作作風、優化營商環境”三項重點工作;七是七個新突破,即在推進經濟發展、優化產業結構、完善城市功能、實施鄉村振興、推動改革創新、增進民生福祉、加強黨的領導七個方面實現新突破。
2022年,巨野縣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考核中榮獲第一名。2023年,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7.6億元,增長6.9%;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.3億元,增長5.1%。2023年上半年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現場評議位居全市第一名,下半年工業重點項目現場觀摩位居全市第一名。全省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現場會、全省畜牧工作現場會等50多個省市現場會在巨野縣召開。
今年,是巨野縣委、縣政府確定的“爭先創優年”。圍繞這一工作主線,全縣上下優化調整經濟運行、鄉村振興、“雙招雙引”、項目建設等6個領導小組,統籌整合了重點工作監督推進、優化營商環境、土地高效利用3個工作專班,制定了十大產業鏈工作方案,全面構建營商環境“六位一體”服務體系,計劃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一攬子政策,量化任務,明確時限,建立機制,推動巨野縣各項工作干在實處、走在前列,奮力實現爭先創優、跨越發展。
招商引資和有效投資成效顯著。巨野縣制作完善的招商指南,產業導向、要素保障、鼓勵政策等一目了然。實行“一企一策”“政策漫游”,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無錫、東莞設立離岸招商中心,聘任招商大使15人,延伸招商觸角,降低招商成本,提高招商成功率。兩年來,簽約過億元項目269個,落地過億元項目178個,計劃總投資560.7億元,其中過10億元項目17個,產業集群項目4個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落地了乾元半導體、達寧半導體、麒麟通訊等項目,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落地了卓航新材料、萬楷高分子、華馨香料等項目,生物醫藥產業落地了華陽藥業、魯抗三葉等項目。目前,卓航新材料、華馨香料等71個項目已經投產,202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億元、稅收6億元:全部建成后,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0億元、稅收33.6億元。納入省集中開工項目27個,列入省重點項目52個,數量全市第一。實施招才引智項目77個,柔性引進院士2人、泰山系列人才16人,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4人,居全市前列。
建鏈延鏈及產業轉型加速推進。巨野縣落實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,錨定工業立縣戰略,確立了精細化工、新材料新裝備、生物醫藥、現代商貿物流、新一代信息技術五大主導產業,轉變發展方式,加快動能轉換,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。全面落實十大重點產業“鏈長制”,縣級領導牽頭負責建鏈、延鏈、強鏈工作,推進企業、產業鏈、產業集群一體化發展。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入選省“十強”產業“雁陣形”集群,華夏國藥入選省“十強”產業集群領軍企業。規上工業企業入庫稅金26.1億元,同比增長20%;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1.39%,居全市第一;16家企業獲批市“一企一技術”研發中心,數量全市第一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驗做法被國家發改委、省委辦公廳轉發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.9%,列入省級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2個。高標準編制文旅產業發展規劃,金山全域生態旅游項目入選省重點項目。承辦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,獲得一致好評。規劃建設全國書畫交易市場和書畫一條街,新增基層書畫院17家,工筆牡丹畫產業入選市“231”產業“雁陣形”集群,從業人員2萬余人,2023年產值超20億元。作品先后亮相上合青島峰會、進博會、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等重大活動,國際影響力日益彰顯,已成為代表菏澤、代表山東的一張亮麗文化名片。
精準聚力和美鄉村建設,鄉村振興實現新突破。巨野縣錨定建設農業強縣目標,編制完成三年行動計劃,統籌抓好五大振興,全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。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,入選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、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、全省縣級現代水網示范區、省級水土保持示范縣,“扶貧車間”升級“就業園區”經驗做法被省政府主要領導簽批肯定,縣農業農村局被評為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集體。堅持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,新建高標準農田16.1萬畝,糧食總產創歷史新高。地方儲備糧規模3.9萬噸,居全市第一。聚焦糧食加工、大蒜辣椒、紡織服裝、肉鴨蛋雞等7大優勢特色產業,延長產業鏈條,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3家,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。小麥及面粉深加工日產能6000噸,佳農集團大蒜出口連續17年居全國第一位。蛋雞存欄量全省第一,肉鴨產業穩居全國前列。圍繞“農村美”目標,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,所有行政村達到干凈整潔標準,創建國家級鄉村治理示范村1個,打造省市級和美鄉村29個,人居環境連續三年保持全市第一。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片區22個,全市最多,全省領先;建成美麗鄉村383個,6個鎮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。脫貧享受政策戶全部精準落實幫扶措施,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。
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完善,城市面貌煥然一新。巨野縣堅持城市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,圍繞瑞麟大道、麒麟大道、光明大道三條軸線,聚焦高鐵新區、老城區、城市政務綜合三個服務中心,規劃打造五個功能片區,逐步拉開框架,提升形象功能。兩年來,新建改造麟山路、金山路、麒麟大道等城區道路10條,打通彭澤路、五蓮路、文苑路等斷頭路8條;建設國防教育主題公園、麒麟大道東段口袋公園、實驗小學西側口袋公園等公園7處;建成鳳凰、鳳麟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0處;解決東方新天地、汽車二隊等遺留問題79個,22個棚改項目全面完成回遷安置;新建供熱管網20.1公里,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19萬平方米,138個小區實現集中供熱,滿意率全市最高;購置新能源公交車100輛,新建智慧公交站亭10處,城市交通更加便利。建設工地揚塵治理工作連續四年全市第一,保交樓項目資金支付率、房屋交付率全市第一。實現雨污合流管網清零、黑臭水體動態清零,在全市率先通過省級驗收。樹牢“大城管”理念,開展七大專項行動,全方位整治提升城市環境,國家園林城通過省級復審,國家衛生縣通過現場評估驗收。
守正創新,營商環境全面優化。巨野縣在政務服務、執法檢查、要素保障、紓困幫扶、訴求渠道5個方面出臺了20條硬核措施,形成了優化營商環境“一張圖”。扎實開展“三亮”專題行動,評議次數和滿意度均居全市第一。設立“企業寧靜日”,連續兩年壓減涉企執法檢查30%以上,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擔、增動力,受到企業一致好評,典型做法被司法部、新華社等部門、媒體推廣。連續兩年對工業經濟、招商引資、科技人才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,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起到了示范性、引領性作用。在“店小二”服務基礎上,充分發揮“法律服務專員”“金融服務專員”“警務服務專員”“營商環境監督員”“麟州智庫專家”作用,定期入企提供專業化、“保姆式”服務,構建“六位一體”服務體系,叫響“圍墻內的事企業辦、圍墻外的事政府辦”服務品牌。
辦好實事好事,民生福祉持續增進。近年來,巨野縣民生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80%以上。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,被確定為全市唯一的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地區。兩年來,新建、改擴建玉山路小學、實驗小學西校區、文昌路小學西校區、萬福路中學等學校項目51處,高考本科上線率位居全市前列;投資3000余萬元更新基層衛生院醫療設備,圓滿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三年規劃任務目標;綜合社會福利中心、文化藝術中心、疾控中心投入使用,規劃建設科技館、縣醫院二期工程,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。規劃15個5000-100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,創新嵌入式社區服務模式,打造“15分鐘服務圈”,經驗做法被《人民日報》宣傳報道。健康巨野、社會保障、生態環境等工作扎實推進,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持續增強。
記者 蘇成華 通訊員 蔣晨曦 謝新華